欢迎访问武鸣房产网!
首页  >  楼市资讯  >  统计局专家解惑官方统计数据与民众感受差异
统计局专家解惑官方统计数据与民众感受差异
来源: 网络浏览: 22时间: 2011-09-26
 每逢国家发布CPI、房价、平均工资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数据时,总有疑问出现:为什么统计数据与自己感受不一?近日,国家权威机构——国家统计局走进人群,开始直面民众质疑。

  专家当面答疑解惑

  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举办“统计开放日”活动,由统计专家、学者和来自基层的统计工作者向百姓讲解、演示了居民收入、CPI等备受关注的数据如何出炉以及这些数据的意义等。

  在活动中,有网友问,为什么发布的CPI的涨幅那么低,而生活中很多东西的涨幅都很高?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庞晓林对此耐心解答。现场还播放了一个短片,演示了CPI出炉过程。来自北京的基层价格统计工作者王葳蕤向大家展示了能将价格数据从基层采价员直接上报至国家统计局的“电子采价器”。

  对“统计开放日”活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彭非认为,这是好事,政府贴近民众,数字贴近民众,消除中间的隔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网民是中国统计的推动者、监督者,几千万网友甚至更多的网友,你们的批评、质疑永远是中国统计进步发展改革创新的动力。”

  统计中还存有偏差

  官方的统计数据有时与民众的感受有差异,到底是谁出了偏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统计局的统计结果与普通百姓感受有时存在差异,原因很多,比如民众感受的是当地的产品价格,而统计部门是在全国范围内统计的;民众感受强烈的是自己关心的某些产品价格,而统计部门统计的是更大范围的商品,所以两者之间有时会存在差异。

  张永军认为,尽管统计部门的统计很全面,但不能说居民的感受就存在较大偏差,统计数据也会存在一定偏差。他个人认为,产生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统计对产品更新换代和产品质量提高跟得不够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权重是一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工业品价格指数没有公布调整的频率,价格指数统计权重的调整有时可能滞后于消费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本来对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行影响已经缩小的产品还保留相对大的统计权重,因而会产生统计偏差。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对本报记者说,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统计工作在方法、支撑理论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职工平均工资与普通职工感受不符问题,并不是用个体与平均数的差异就可以解释清楚的,而是统计口径出现了问题,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根本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加大亲民改革力度

  对于民众的质疑,统计部门若不能及时解答,长此以往,政府统计数据将失去在民众中的公信力。

  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价统计数据让人看到了其亲民的举动:一是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网签数据;二是告诉公众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统计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据了解,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了新的统计调查方案,由开发商填报改为采用网签数据。

  专家认为,与大家生活紧密相关的CPI数据,统计部门应当尽量使相关类别分类与指标权重分配与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相贴近。张永军说,统计要对产品样本、权重及时调整,要及时跟上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时,应该进行分类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比如粮食、蔬菜、水果涨价,这对高收入阶层影响不大,但对低收入阶层影响就很大,所以,除总体统计外,还应做分类统计,能反映出高、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结构的不同,这样能更贴近居民感受。目前,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已借鉴香港做了低收入阶层消费价格指数,希望这一做法能在其它地区推广,条件具备时也可推出全国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如何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周清杰指出,一是应减少因概念不准、统计口径有偏差等原因导致的数据失真。例如,应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计算自有住房服务的相关费用,使CPI中的居住类价格能更准确反映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变化情况。二是要做好统计的基础工作,提高抽样调查的科学性,确保基础数据的质量。三是打击数据造假,提高违法成本。四是减少行政力量对统计工作的干预,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五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为统计体系的重大改革进行前瞻性研究。

  周清杰还建议,为让统计进一步贴近与民众的距离,应做好统计工作和统计常识的宣传、普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