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鸣房产网!
首页  >  楼市资讯  >  房地产行业下半场:继续泡沫还是合理回归
房地产行业下半场:继续泡沫还是合理回归
来源: 网络浏览: 13时间: 2011-08-08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2%,而6月份单月增长率仅28%。与此同时,各地土地流标现象频现。而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的报告,7月中国100个主要城市住宅价格较6月上升0.21%,涨幅创过去11个月以来最低。市场对于房价的讨论也由“涨幅趋缓”转为“由涨入跌”,房价

拐点是否即将出现?根源于货币现象的高房价问题,在诸多严厉的调控政策之下,是否能够平稳着陆?房价泡沫的退去究竟会否危及银行业?为探讨上述问题,本报本期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

房价现拐点?

房地产是否有新的投资进入,不能光看现在的投资额,而要看新的土地成交情况。

《21世纪》: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2%,在限购令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强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房地产企业当前整体资金状况如何?

连平: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很多开发商布局到了二、三线城市,拉动了整个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二是一些开发商和投资者认为房价调不下来;三是已开工项目对后续投资的惯性推动;四是保障房投资增幅较大。今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投资1.3万亿,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20%左右。

上半年保障房开发贷同比增长约55%,贷款高速增长推动了投资增长。由于保障房大面积开工,房地产投资今年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下半年尽管保障房开工率会进一步提高,投资也会有较高增长,但房地产投资会遇到资金瓶颈,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考虑到房价下跌等可能性,下半年投资增速将有可能回落。

聂梅生: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0%多,但从7月份开始,这一数字已开始下降。上半年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其它资金仍在流入房地产,而是接续性投资,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去年或前年买下的,并已取得土地证,做了抵押贷款,现在是箭在弦上,已开盘项目投资必须继续做下去,否则变成死盘就没办法卖了,整个资金链也会彻底断掉。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下半年楼盘的供应量不会减少。

房地产是否有新的投资进入,不能光看现在的投资额,而要看新的土地成交情况。现在各地土地流拍很多,新购土地部分在萎缩,地价增幅也在下降,现在不买地,将来就开不了盘。另一方面,开发商从银行获得贷款非常困难,特别是中小开发商,尤其是单盘的开发商,它们有的虽能通过信托来融资,也只能救急,而不能解决整个房地产的饥渴,而且信托融资利率较高,财务成本占比约15%以上。综上来看,未来整个房地产投资的走向是下降的。

《21世纪》:住建部近期表示年底前不会取消限购令,国务院也表态可能对二、三线城市实行限购。您如何判断未来房地产投资的发展趋势?

陆磊:现在看来,房地产调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公众对于房价和房地产业前景的预期并未发生逆转。2007年9月开始的上一轮调控,效果是显著的,人们预期到房价下跌,甚至出现开发商降价引起老业主不满的事例;但本轮调控以来,房价并无明显回落。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增幅依然偏高,房地产仍是中国的支柱性行业,房地产投资拉动了整个投资的增长,进而实现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对于房地产投资的依赖,这种结构畸形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所以,调控还将持续。前期的调控使得投资转战二三线城市,限购令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是对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新一轮“围剿”。

连平:目前一线城市房价总体呈“滞涨”状态,但二三线城市还在继续上涨,有的城市涨幅较大,投机苗头出现,泡沫增速较快,削弱本轮调控效果,这是限购令扩大的背景之一。

目前一大批大中型房地产企业已从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它们在一线城市赚取了可观利润,一线城市限购之后销售低迷,而二三线城市房价偏低,需求较为旺盛,它们在二三线城市取得较好业绩、资金回笼后,在一线城市的楼盘就不必降价促销。

若限购令扩大到二三线城市,尤其那些涨幅过大、投机需求和泡沫上升较快的城市,那么它们的资金回笼就会有一定困难,促使一线城市房价一定程度的回落。这表明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有助于巩固并扩大本轮楼市调控已取得的成果。

聂梅生:二三线城市是否实行限购尚无定论。可以肯定,一线城市的限购效果是明显的,若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得不到控制,出台限购令就是必要的。但7月份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急剧上涨的势头,资金也没有大量流向二三线城市,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1年7月中国房地产系统百城价格指数》),7月中国100个主要城市住宅价格较6月上升0.21%,涨幅创过去11个月以来最低。在这个前提下还有必要限购吗?限购不是目的,关键要看二三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和房价是否大幅上升,若二者都是平稳的,就没有限购的必要。

根据7月份的月度数据,房价环比增幅继续下降或出现负增长是可预见到的,到最后,年初和年尾相比,如果不涨不跌是最理想的,也是可能性较大的。环比涨跌幅小于0.5%代表一个信号,也是大家的目标值。当然,如果控制不住,大幅下跌也不无可能,2008年就是如此,当时是由于金融风暴,使整个经济陷入了恐慌。当前美国的状况也不好,倘若国债问题处理不好,出现类似于华尔街那样的恐慌,隐患也是存在的。

但按照客观规律,若没有特殊情况,经济不会出现突然大幅下滑。在房价涨幅收窄甚至局部地区出现回调的情况下,我看不到调控政策继续加压的必要性。因此,当前的外因和内因我们都需注意,尤其是内因,要审慎,调控要适度灵活,不能一味加压,也不能轻易放松,要更多地观察市场反应。{#}

货币驱动下的房价

我始终坚持认为,房价下跌并不以银行货币政策收紧为充分必要条件。

《21世纪》:近期的央行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运用利率等手段调控。那么,未来房地产企业是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陆磊:房企的资金链状况取决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实体经济层面7月份PMI指数只略高于50,已临近分界线,若6、7月通胀率从高点往下走的话,可以预见,紧缩型政策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不会更紧。对于房地产这样的资金密集性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它们有了一个喘息之机。但若美国继续提高债务上限之后,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那么输入型通胀将死灰复燃。为控制通胀,政府将实行更严厉的货币政策,那么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威胁诸多房企的生存。

连平: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没有由偏紧转为放松的可能性,至多是紧缩力度有所放缓。从下半年到明年初,房地产资金来源总体会持续偏紧——信贷会很紧,非信贷资金来源增速则较高。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信贷投入明显收紧:从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来看,去年上半年4500亿,今年上半年只有约2000亿;从新增购房贷款来看,去年上半年9000多亿,今年5800亿,也明显减少。从外资来看,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流入房地产的外资同比增长了75%,但总量才400多亿。自筹资金方面也有较快增长,同比增长30%以上。由于银行信贷较紧,房企得想办法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其它资金来源也增长了17.8%,其中定金和预收款1万亿,增长了27%。当信贷来源明显偏紧时,非信贷资金增速明显提高。今年以来,理财、信托产品和委托贷款等领域都有资金流入房地产。

通常下半年开发贷和住房贷款都比上半年有所减少。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有些房企会通过降价销售来回笼资金。中小型房企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状况。资金困难的中小房企将会被兼并收购,虽然痛苦,但有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结构的优化,更好地由成长性行业迈向成熟行业。

《21世纪》:有专家指出,当前的房价问题根子还是出在货币上,在每年较高的货币增速下,通胀预期及资产泡沫压力难以抵挡,您怎么看?

聂梅生: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30%,2010年增长20%多,今年在宏观紧缩政策之下,仍有16%的增长目标。超发的货币最后都沉淀在了土地上:2008年土地出让金收入9600亿,去年上涨到29000亿。货币供应量与土地的互动相当于面粉和水,货币是水,土地是面粉,二者已融合在一起,再想把水挤出来是行不通的。解决的办法是把它变成产品卖出去。因此,调控过程不能着急,必须平稳地把已拍卖的土地消纳,以合理房价慢慢出货,减少库存,这拨调整才能完成。

连平:流动性充裕是房价上涨的货币基础。2005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不断加快,在此压力下,货币供应明显增加,央行不断对冲,但流动性仍过于充裕。2005年以来房价的几轮上涨,货币供应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要认识到,房市泡沫最重要的推手是地方政府和房产商,他们是高房价的主要获益者,有推高房价的冲动,宽松的货币环境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逐步收紧,M2持续大幅回落。今年上半年,M2在15%-16%的增速区间运行,货币供应趋向正常化。M2和房价关系较为密切,若M2增速处在15%以内,房价通常比较稳定,目前已接近这一水平,未来货币因素对房价的推动作用会明显减弱。今年上半年M2的控制总体较好,下半年要重点抓两方面:信贷和外汇占款。其中比较难驾驭的是外汇占款,去年外汇占款的月均增速是2700亿,今年上半年增至3200亿,个别月份达5000多亿。下半年控制外汇占款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陆磊:目前的流动性水平并不过剩。相对于2009-2010年,今年的月度信贷增加额大幅回落,从动辄月度增加1万亿,降为五六千亿;M1也是如此,2010年1月份M1增长38.96%,到今年1月份已迅速回落至16%以下,货币增速已大幅降低。同时之前投放的中长期贷款进入一些大型项目领域,具有很强的冻结效应,不能迅速还本付息,导致流动性不足。

房价依然高企,但当前的M2不支持现在的房价,而是一年前的M1支持了目前的房价。房价上升需要有人购房才能完成,购房款的货币统计就不再是M2,而变成企业存款,即M2变成M1。开发商资金会不会断裂,房价能否保持高位,关键要看M1的增长率,2009年以来M1增速一直高于M2,现在两者倒挂了,因此未来的流动性并不支持房价高企。

我始终坚持认为房价下跌并不以银行货币政策收紧为充分必要条件,并不是说一收紧货币,房价就能够下跌。它还取决于另外两个条件:一是实体经济状况,即便收紧货币,有可能收的只是实体经济的货币,而不是房地产的货币,资金仍会向那些相对安全的领域流动,而不会流向制造业。因此,只有实体经济表现良好,企业有了订单,收缩货币才能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

其次,在历史上,房价下跌均是以一轮危机的爆发为代价的,就中国来看,1993-1996年整顿房地产价格的商业炒作,之后海南和北海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与之伴随的是大量的银行坏账。2008年年底-2009年一季度的房价并不高,持续了约两个季度,大家都不愿意买房,到第三季度确定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上两个条件构成了房价下跌的充分条件。 {#}

泡沫退去之后

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房地产调控目标不是让房价暴跌,而是把泡沫挤掉一些,让房价合理回落。

《21世纪》: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使房价下跌五成,银行业也可以承受,也就是说银行业不会被房地产裹挟。您如何看待房地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状况?

聂梅生:在银行的坏账率中,个人抵押贷款和开发贷所占比例本身就不是很高,它们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在整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史上,房地产是蓬勃向上的,是赚钱的行业,不到万不得已,开发商不会断供,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发生坏账率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房价若下跌50%,很多买房投资的人可能会由于无钱可赚而断供,但当前投资、投机比例仅占不到20%,北京这类大城市可能高一些,其它城市可能只有10%左右。那么,剩下80%的自住性需求会断供吗?不会的。从这个角度讲,房价下降50%,银行的问题也不大。

但单从坏账率方面来做银行压力测试不足以说明问题。它没有考虑到捆绑在土地里的资金。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公开数据,我们估算出这三年来捆绑在土地上的资金接近4万亿。首先,地方融资平台中,以土地作为抵押的25000亿,其中很多土地可能连建设用地许可证都未取得,就已向银行做了抵押,贷出了25000亿;其次,开发商手中约有4亿平米的土地存量,若按楼面价每平米4000元估算,就是1.6万亿,这部分土地也已向银行做了抵押贷款。二者相加共计约4万亿。若房价大幅下降,地价肯定也会跟着下降,相当于银行这4万亿抵押物的价值在下降,这就不是1万多亿拨备能够解决得了的,土地抵押物贬值,会形成银行风险,当年海南的情况就是如此。

陆磊:从银行角度看,房价下跌50%确实影响有限。虽然会有一部分违约发生,但要考虑违约的临界点,如首付比例较高,若房价下跌幅度低于首付比例,并不会直接造成借款人的违约,因此,首付比例高是一个保险机制。另外,很多人在按揭之后经历房价上涨,即便从高点回落,银行放出的贷款比重并不高,并不见得会亏钱。

但问题是,房价为什么会下跌50%?据历史经验,这意味着一次大规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来临。香港在1997年发生过,日本在1991年发生过,美国在2008年也发生过。压力测试的结论可能是因果倒置,实际情况并不是房价下跌引起银行坏账,而是银行先出现坏账,然后房价下跌。这里的逻辑关系是:银行放出过多的中长期贷款而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导致流动性不足,无法通过释放流动性来维持资产价格高位。银行的流动性越来越紧,导致支付危机,无法提供企业活动必需的流动性,这样很多企业就会把资产变现,房价下行预期就形成了。所以,值得担忧的并不是房价跌50%之后银行崩溃的风险,而是目前银行间市场利率偏高,银行流动性紧张,中长期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引发的违约风险,间接导致房价下跌。

连平:商业银行对于压力测试是十分积极和慎重的。房地产信贷是银行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贷加按揭贷款约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5。银行其它贷款抵押物中,相当一部分也是房产。且房地产对很多行业都有影响,关联着上下游四五十个行业。所以,其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大。银行的压力测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宏观经济指标模型,测试经济增长、利率等宏观指标对房价和银行的影响;公司信贷业务方面的压力测试模型,测试在房价下跌压力下房企的开发情况、土地储备,上下游行业的变化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所受的影响;个人信贷业务方面的压力测试,测试在房价明显变动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变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压力测试结果普遍显示,即使房价下跌50%,多数银行都认为不良贷款率能控制在可容忍的水平内,有不少银行这个数据为2%。房价下跌,银行会有预期损失,要拨备支出,资本充足率会受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很多银行能够达到现行监管要求。此外,目前银行业的拨备水平较高,达200%以上,拨备总量有1.3万亿。所以银行一方面通过较高的首付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由拨备和资本筑起抵御风险的二道防线。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测试结果难以置信,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尽管大量贷款抵押物是房产,但银行在做抵押时,抵押成数大多控制在6成以内。如5年前市值100万的房子,银行按6成来抵押贷款,即60万,现在房子值200万,即便跌掉50%,对银行也没什么影响。这说明,商业银行若采取有效举措,即使房价大幅下跌,仍可抵御风险。

但如果房价真的下跌50%,宏观经济会怎样?市场会有怎样的连锁反映?就业状况急剧恶化后,按揭贷款违约又会怎样?银行手里握有大量抵押物后房价又会如何?所以,在中国现有条件下,房地产调控目标不是促房价暴跌,而是让房价合理回落。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初,房价将会有一个回落过程,一线城市可能跌10%,保障房大量推出会把中低端商品房价格往下拉,但不可能出现大幅回落,如跌20%-30%。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政策又将反向干预,以维护市场稳定。

房地产业下半场: 继续泡沫还是合理回归

《21世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称,中国房地产可能短期会见底,但房地产的泡沫风险还在增加。调控迄今已持续15个月,随着调控的深入,房地产泡沫风险还会加大吗?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经济硬着陆风险,您怎么看?

连平:房地产调控后,制造业所受影响是很明显的,毕竟房地产行业涉及到几十个上下游行业,如装修、家电等。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明显放缓,扣除通胀后消费同比增速约为12%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同时,汽车优惠政策的退出也影响了消费,继而影响了制造业。

尽管经济增速下降,但GDP今年达到9%以上问题不大,所以对房地产的调控依然不能动摇。从货币环境来看,房价还具有一定的上涨基础,所以调控政策需要维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效果。同时在调控过程中,也要关注政策的叠加和滞后效应,做到有控有放,比如在促进消费和提高收入等方面,就需要政策的支持。

总体来说,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硬着陆的经济增速要降到7%以下。今年的经济增速还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当前需把握时机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

陆磊:我认为房地产调控和实体经济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恰恰相反,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致使房价上涨。所以,只要实体经济好,不见得货币就非得进入房地产不可。因此,目前关于调控房地产会引致实体经济链崩溃的呼声并没有什么道理,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宏观调控的决心,政策放松之后无非继续制造第二轮资产价格泡沫。

我们扪心自问,实体经济拿到的钱是否真的去做实体呢?如果实体经济本身没有订单,为什么要给它钱呢?这是不是也是次贷?所以,认真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这里不存在由调控房地产导致实体经济下滑的问题。现在我们也发现企业层面两极分化很严重,差的很差,好的并不缺钱,这说明产品要对路,研发是有一定竞争力的。所以,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决定胜负,而不是一味依赖政策面的松紧来进行调控。

(因时间关系,陆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核。)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