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个人房贷业务负责人都直斥此类消息“可笑”,银行如何可能放弃房贷客户?实际上,读者如果最近三年一直关注房地产市场,不难发现在每年的月末、季度末、年末等敏感的考核时点,类似“XX银行XX产品宣布停贷”之类的消息,已是固定的新闻选题。
既然是固定的新闻选题,那为什么说个人房贷停放又是伪命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个人房贷客户对零售银行的基础意义去观察。
5年前各家银行开始重视零售银行以来,个人房贷累计至今已占据银行零售贷款资产总额的70%至90%不等。按照银行的经验,个人房贷客户特别是首套房客户,自住型的需求特质非常明显,这些客户受房价波动影响很小,断供压力微乎其微。受传统观念影响,买房是中国人的人生大事,多数个人或者家庭买房以前,会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房子买完之后,心头大事了却,大家则会琢磨着如何改善生活,诸如购车、旅游、教育等各项消费需求就会接踵而至。
这种典型的储蓄和消费路径,对银行来说是绝顶好事。一个成熟的按揭贷款客户,在带给银行利息收入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当比例的存款贡献,并附赠一笔不断放大的消费需求,而且大多是现金流稳定的优质需求。买过房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银行的按揭贷款申请表上通常会附加一个信用卡的开卡申请,如果贷款金额稍大,银行更是乐意送上一张所谓“高端”白金信用卡。为什么?银行看重的正是这些客户雄厚的财力和消费实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多数内地银行的零售基础客户群,基本上都是拜房地产的蓬勃发展所赐。这种零售客户的积累模式,在银行业内有个专门术语,叫做“资产带动负债”。不少银行对这一举措相当自豪,因为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零售业务核心客户群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且还一举完成了客户分层的麻烦事情,确保了零售模块盈利的效率。
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结构性泡沫,而且中国整体房地产市场供给仍远小于需求的情况下,银行没有理由拒绝购房者,以及每个购房者背后带来的其他个人业务需求。我们也可以看一看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源地美国市场的情况,即便在房地产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美国大大小小的银行在5年前仍然不遗余力地通过所谓“次级贷款”去撬动市场。原因何在?因为零售银行市场已经饱和,银行需要“制造”客户,只不过老祖宗家法不严,游戏玩过火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