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一出,使得人们对中国房价暴涨的猜测再次升腾起来———既然国际(境外)资金都伺机出动了,我们本国(境内)人民还不得尽早出手吗?一时间,人们真的有点读不懂中国的房价了。房价收入比,这一世界通行的衡量房价合理与否的指标,在中国已经呈现出“创新比值”———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而来自中国智库研究员的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房价收入比已超过15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房价收入比则超过50倍以上。房价收入都已经如此之高了的中国楼市,难道还有人伺机投机?莫非这中国楼市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投机套利机会?
房价收入比这一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之所以在中国失效,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殊性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土地财政支配下的怪胎,这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市场管理体制,要进行彻底的、全面的、系统的财税改革,使地方政府不再受制于财政收入的困局而被迫去卖地。中央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利用资本市场去融资,然后拿出自己的土地进行开发,开发的房子产权归地方政府,不要马上拿出来卖,要动员社会各界,动员网民来讨论和监督这些房子的分配问题。
姑且不论专家学者对高房价的那些敲骨剥髓透析,单就政府这一轮重似一轮的调控政策所反映出的市场行情来看,房价必涨的预期,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必然性。而上述诸如房价收入等等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之于中国及至世界范围内的房产投资人,在受到房价疯涨的数轮“洗礼”之后,已然成为了“别人家里的事儿”———于中国无关了!或许,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政府以往的楼市调控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在诸多的非市场之手唆使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自然不能用纯粹地市场化判断标准来衡量。只是,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所谓的非市场化之手,能否一直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持续地、强有力地干预甚至控制呢?如果能,那么中国的房价,在今年以来的短期调控政策退出之后,必然会呈现出强劲的反弹趋势;但如果不能,在支撑高房价的非市场化之手退出之后,房价也是会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或许,这两者都不是决策层以及买房人所愿意看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