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鸣房产网!
首页  >  楼市资讯  >  任志强:下半年房产开发商将减利润卖房
任志强:下半年房产开发商将减利润卖房
来源: 网络浏览: 24时间: 2010-08-07

下半年价格竞争会有压力。”有开发商代言人之称的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任大炮”,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地产金融年会上发言;而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也表示“顶多再跌百分之十几就差不多了”。   一南一北,京穗两地产巨头昨天在羊城“论道”,对房价走势预测都不谋而合:下行趋势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开发商或降价一成减利润卖房。

  谈房价:再跌百分之十几?

  史上最严厉的一次政策调控“新国十条”实施百日,房价会继续跌,还是如网上某些分析所言要提防报复性暴涨?

  会上,国家发改委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一线城市,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来自国内外的可持续购买力也强,而集中在CBD地段的房子是有限的,这类房价不会降也不可能降,所以提倡政府要多建保障性住房。

  任志强坦言,像二线城市成都,房价下降了10%,房子购买量立刻上升了。人们在住房上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只要到达了心理价位就会购买。

  广州越秀城建地产总经理梁由潘也表示:“我个人曾经在4月底时非常悲观,因为当时调控力度很大,五六月份销售突然之间跌得非常厉害,大部分都不见了50%以上,而到了七月份销售情况则比想象中好,好像购买力回来得比我们想象要快。”

  李思廉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后,房价出现了极端情况:均价下跌了1/3左右,但这种现象将不会重现。“最近3个月来,特别是7月份可以发现中国5000~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很难再往下跌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规模的发展商开发房地产成本很容易达到3000元/平方米,再加上地价,成本都是4字头左右。因此,“卖5000元/平方米基本上是必需的”。

  李思廉表示,今年新政出台后,富力名下的楼盘销售数据和友好机构比对之下,发现均价比今年三四月份下降了百分之十几,因此下半年最多也就再降百分之十几,很难期望房价会大跌。

  任志强认为,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跟2008年调控时不同,今年全国各个地区的形势不同,有部分区域上半年仍出现了两位数的GDP增长,因此地区间对调控的反应落差较大,这一区域性差别还将继续拉开。但今年开发商也不可能亏本卖房,只有可能是减利润卖房,完全是主动去降价。“未来的价格竞争压力会加大,下行趋势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

  谈资金链:开发商很吃紧?

  有分析认为,国家颁布的政策使得银根紧缩,限制了金融业对房地产的贷款。所以若是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断掉了,那就要将房子赶紧脱手,房价就一定会降。对此,资金链问题备受关注。

  “大家都关心开发商是不是有钱,我们到位资金和投资减差以后大约还有1.4万亿,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数字。5月份是1.3万亿,6月份还略有增加。”任志强表示,目前开发商手里还有相当一部分钱,而不是减少。峰会的主办方中国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总裁高级助理谢良庆也透露,“这是贷款(给地产商)增长最高的一年。”

  但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傅玉坦言“非常严峻”,李傅玉表示,由于政策的影响,本来已经向银行方面说好的贷款往往后来拿不到,最后只能看在战略伙伴的面子上将一些款项收回再放款。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丽虹也给开发商们泼了冷水,“现在的政策只要持续到2011年,30%的地产企业会出现资金缺口。”

  对于目前遇到的融资方面的困难,金地股份有限公司则另辟蹊径,金地财务总监韦传军透露,他们新近成立了一家负责人民币基金业务的稳胜基金来进行融资,希望能够开创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过,对此做法,来自美林集团房地产投资部中国业务主管蓬钢和普凯地产基金投资总监甘美兰女士却报以怀疑

和不信任。“在投资机会分配上,稳胜基金最好的项目是会给自己呢还是会给投资人?”甘美兰还犀利地指出,开发商和基金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如果说金地设立一个基金来投自己开发的项目,就变成私募,比较乱的。

  谈政策:调控到明年4月?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表示,目前经济保“8”任务看来问题不大,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也不高,所以中央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方向不会改变,出台新的紧缩性政策也不大可能。“近年来房地产调控确实比较频繁,但预计下半年以现行的政策为主,目前不宜再出紧缩性政策。”

  李思廉表示,新的“国十条”以后,全国的楼市普遍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调控达到了初步的效果。“目前看不出有出台新政策的必要,重要的是把已经出台的政策执行好,并观察调控效果已经足够。”

  “此轮调控没法收场。”任志强称,此轮调控将被下一年调控政策出台所替代,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太过于频繁,此轮政策可能还无法持续到明年4月份。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表示,宏观调控永远不会结束的,只要这个经济体还在运行,随时要相机决策,不断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永远需要,只不过调控的方向和手段、力度各有不同而已。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