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鸣房产网!
首页  >  楼市资讯  >  房产商自爆业内潜规则 200万拿地5年赚两个亿
房产商自爆业内潜规则 200万拿地5年赚两个亿
来源: 网络浏览: 22时间: 2010-07-03
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国内不少城市都在大举建设公租房,图为重庆的公租房建设项目现场。 新华社发


    5年前,花费约200万元买地;5年后,盖了商品房出售,获纯利两亿元。百倍的利润源自高涨的房价,而背后却是一个一个的房奴。

    刘生(化名),一位来自南方某城市的房地产商人,涉足房地产行业已有20多年。正是他,上述项目的开发商,日前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这个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暴利故事,还有房地产业内鲜为人知的潜规则。他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时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开发商利用历史的机遇赚了不少钱,是该转型为民众做点事了。”

    ■讲述 开发商“变魔术”,200万成2亿

    今年年初,任志强公开宣称房地产开发拿地成本高,资金周转时间长,并非暴利行业。事实果真如此吗?有着20多年从业经历的房地产商刘生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房地产是暴利行业,这一点无可置疑。

    开发商利润可以“运作”

    “任志强只是讲了事实的一部分,没有讲全面。”刘生解释说,建房成本是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土地成本,所以任志强说现在土地价格很高,房子要卖很贵;第二部分是人工费,主要指工人工资,是弹性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钢筋水泥,这一部分是随市场水涨船高,随着市场环境调整而调整的。比如说,上个月卖1000元一吨的钢筋,这个月卖1100元,但这个成本是可控的。

    有调查显示,开发商买地和盖房子的有形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1/3,包括拿土地,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还有1/3是渠道费用,指国家征税及申报费用等合理开支,而且还包括了行贿资金等隐性成本。最后1/3就是开发商的利润。而实际上,如果运作得好的话,利润远不止这么多。

    提高容积率是惯用手法

    如何才叫“运作得好”?诀窍就是“用土生金”。刘生2004年接手的一个开发项目,就是运作成功的一个实例。

    2004年,刘生与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一个新的房地产公司,一起开发某房产项目。这块土地是政府拆迁安置用地,按照政府有关文件,按建筑面积收取市场地价的10%。后来公司拿地总共花了约200万元。这个开发项目土地主要由A村和B村两村的土地组成。B村的土地已经在一期工程中开发完成,共建了21栋农民住房,总计9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实际容积率3.3,而全部工程竣工后的实际容积率是4.0。

    也就是说,房地产商在开发项目时,第一个增加利润的惯用手法就是:擅自提高容积率。

    “只要钻好规划的空子,相关部门并不会来追究你。”比如项目中A村的土地,总共7539.5平方米的土地只有2709平方米是开发用地。其余4830.5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已由政府为农民兴建了住房,这一块由政府兴建的住房实际建筑面积只有4000平方米左右,容积率在0.82左右,而事实上,当初的规划容积率是1.6,这样开发商又多出了0.78的容积率开发空间。

    安置项目增建商业面积

    除了提高容积率,开发商还有另外两个生财之道。“比如我们这个房产项目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这3000多平方米商业面积合同上没有说明,是开发商的红利,至少价值1亿元,这也是一个生财之道。”

    另外一个生财之道就是,总建筑面积减去商业面积、按合同规定归还农民1万平方米及给农民兴建的4000平方米住房后,开发商的可售面积还有3万平方米左右。按照该项目楼盘现在均价12000元/平方米来算,一共可售近4亿元。而每平方米的各种成本大概在2500元,因而建筑商总成本在1亿元左右。最后再减去建筑商利润和其他费用1亿左右,开发此项楼盘 ,开发商总共可以获益两亿元,另外还有一个价值1亿元的商业面积用地。

    就这样,仅仅五年开发商把200万元变成了两个亿。

    ■分析 制度给了房地产商特权

    为什么开发商会有这么多空子可钻呢?刘生认为,这是由我国目前房地产制度缺位造成的。我国土地归全民所有,法律对土地开发有特别的规定:国有土地要发展,负责具体操作的是房地产商;集体土地要发展,也要通过房地产商。这样的制度 ,导致房地产商“专业”了起来,而“专业”的房地产商必然获得垄断性的利益。

    地产商“躲”在政府身后

    “术业有专攻,房地产商是一个专业,必然获得垄断的利益。而这种利益的获得是与政府间的合作分不开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刘生又搬出自己20多年前的收地过程做例子。

    “土地只能由政府征收,房地产商自己不能收地,国家征地以后再卖给地产商。”刘生说,政府按每亩1.6万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上收过来,再按每亩20万元的价格卖给公司,地产公司实际上躲在政府后面。那个时候还没有招拍挂这个概念,只有行政划拨和国家征用。而一开始村民并不知道征地是要用来搞房地产开发,对于村民来讲,地是不要钱的,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哪个村能把土地卖掉,那是很能干的,因为把土地变现了 。“80亩地卖了,每户都成了万元户,所以村民先前还是很乐意的。后来知道实情后村民才心理不平衡了。”

    政府像开发商“丈母娘”

    在这个征地、卖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房产商一样是“赢家”。一个房地产项目,房子建好后可能卖到3000万元,房地产商赚2000万元,政府可以赚1000万元,这就是国有资产;另外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当地GDP的发展,所以说,政府和开发商就像是一个合作的关系。     “政府跟开发商的关系,就像是丈母娘和女婿。有句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我们现在干部的评价体制是看GDP、就业和投资,这些都离不开开发商。政府希望房地产商拿地之后好好盖房,然后能拿到好处。”刘生说,政府出台的政策基本都是为开发商量身定做的,比如房子不好卖的时候,就出台购房入户政策,肯定就会有很多人借钱也要买房了。



    开发商盖房其实是“零投入”

    有人说房地产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刘生向记者透露:“错了,开发商开发房产几乎是零投入。”

    在房屋预售制度下,开发商拿购房者的钱来做自己的开发资金,房产开发商盖房子是不要钱的,就像“空手套白狼”。在房屋预售的时候,开发商几乎可以收回全部成本,甚至还有盈余。拉水泥、买钢材、付工资全由建筑商包干。开发商等房子售出赚到巨额利润后才给建筑商清算工程款。这就是“盖房子不要钱”的商业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拿你业主的钱来做我的开发资金,加上建筑商垫资盖房,既是现实,又是合法的状态。银行还会大力支持,因为银行也获得了最大的收益。银行的按揭贷款利息部分最终是比本金还高,而且是先还利息后还本金。

    ■出路 让更多的人住进保障房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我国现在的高房价?刘生认为,房价上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土地自然会增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大多数人住不起房;政府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增大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实现居者有其屋。

    “土地财政”让穷人买房难

    “房价涨到现在这么高,是因为我们发展房地产的模式学的是香港。”刘生认为,中国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当年在香港的时候因为不想背历史的包袱,就用土地来做文章,政府只开发1%的土地,因为供需严重不平衡,自然抬高了房价。这样,就让有钱人来操这个摊。这样一来,很多香港平民百姓一样住不起房。

    但是,在高房价政策的同时,香港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租房,用于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现在香港大概有28%的人住公租房。“而我们学香港学歪了,我们只学了高端商品房这一块儿。”所以,刘生认为我们现在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办法,也是增加保障房,这样才能既满足有钱人的需求,同时也让老百姓也有房住。

    大多数人应住“政府房”

    中国的住房政策一直是缺位的,许多问题不能完全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看病、教育和住房,全部市场化,现在问题显现出来了,才发现要补课。

    住房不通过市场来解决的话,又该怎么解决?难道靠行政分配?刘生认为,理想的住房格局是,大多数人应该住在政府的房子里。“1%的人住私有房产,99%的人住政府房子,既满足有钱人的购房需求,也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至于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比例,要根据各地的情况而定,总的来说住在政府的房子里应该是多数,住商品房是少数。

    “房子作为一项固定资产,有投资的价值 ,有开发商就说房子本身就是给有钱人盖的,这话没错。但中国要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长久稳定,房子只能是拿来住的。现在我们看到房地产政策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就是把房子定位为是用来住的,现在中央已经有一个很明显的意图,就是房子的功能是用来住的,所以不允许去炒。”刘生说。

    多建保障房能扼制房价

    “我们保障性住房推出17年了,没有一年真正去执行。”刘生认为,房价高的原因,一是政府缺位了,另外就是我们的政策有空子可钻,政府应该大量兴建保障房,用来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而且由于保障房所有权是政府的,这样土地增值以后产生的利益是政府的。

    开发商是否愿意建设保障房呢?刘生认为,在形势不好的时候,有的赚总比没的赚好。只要政府调控、引导得好,肯定有开发商愿意干。据《中国青年报》
相关资讯